近日,国家电网对外放出消息,其计划到2020年建设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12万个,建成覆盖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所有城市及其他地区主要城市的公共充电网络,并在已建成的全球最大智慧车联网平台基础上,接入充电桩300万个。这意味着国内充电桩数量在未来还将出现大幅增长。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政策利好频出。早在2015年,我国就出台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以及《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2017年,多部委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加快单位内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等,大大解决了物业不配合、电力接入困难等问题,为充电桩在相关场所的落地扫清了诸多障碍。
进入2017年后,新能源汽车迎来井喷之势,这进一步倒逼国内充电桩建设提速。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建成公共充电桩21.4万个,同比增长了51%。
据介绍,目前国内相对规模化运营商有13家,分别为特来电、国网公司、星星充电和中国普天,其保有量总和占全国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的86%。其中,特来电投建并运营了97559个充电桩,占比46%,位居第一。第二名国网42304个,占比20%。随后是星星充电28521个和中国普天14660个。
而在省级行政区域中,全国共有49个省市出台了70项电动汽车充电新政。公共类充电桩保有量领先的是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其中北京的充电需求以私人乘用车为主,而广东、山东、江苏、山西主要供给公交、出租等公共交通。
整体利用率低 规模仍显滞后
不过,尽管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居全球首位,步入快速发展期,但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规模仍显滞后。
而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联盟的数据也显示,2017年全国随车配建私人类充电基础设施为231820个,新能源汽车车桩比约为3.8:1。这离我国提出到2020年实现车桩比接近1:1的目标相距甚远。
此外,尽管2020年规划建设公共充电桩数量约为50万个,但是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模仍然不匹配。而且,由于布局不够合理,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率还不到15%。
事实上,充电桩利用率低已成为制约充电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而除了充电桩布局不合理,其他诸如维护不到位、车桩充电接口不兼容、互联互通水平较低等都是造成充电桩利用率低,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原因。
急需打破盈利困境
事实上,尽管充电桩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其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一都也没有形成,存在着运营企业盈利困难和消费者充电价格偏高的双向矛盾。
而随着充电桩市场的集中化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不断迸发,如何打造更智能、使用率更高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式,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促进信息的开放共享、互联互通,让车辆和充电桩网络更加匹配,是提升用户体验,扩大市场规模的必要手段。
未来,在“互联网+”、智能充放电等新技术的应用下,车桩入网以后就可实现共享,建桩、建网、建站的比例可以缩小,效率得以提升。显然,充电桩行业未来几年仍需快马加鞭发展,解决行业存在的分布不均衡、运营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