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指数2020”日前新鲜出炉,数据显示,中关村指数稳步提升,近五年来年均提高17.2。中关村示范区科技创新环境、辐射带动能力均显著提升。 据介绍,为了客观、全面评价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13年开展中关村指数研究,通过指数形式反映中关村示范区发展的新动态、新特点、新趋势。中关村指数指标体系设置了创新引领、双创生态、高质量发展、开放协同、宜居宜业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该指数以2013年为基期,基期数为100,被誉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达到222.4,近五年年均提高17.2。其中,双创生态指数为375.9,位居第一,“十三五”期间年均提升27.9;创新引领指数增势强劲,达258.0,“十三五”期间年均提高31.8;高质量发展指数和开放协同指数快速增长,分别为180.2和178.7,“十三五”期间年均分别提高11.0和10.7;宜居宜业指数平稳增长,达119.2,“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4.8。 从中关村指数数据显示来看,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呈现出引领型、开放型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创新发展彰显四大特征。 一、强化高层级创新,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凸显 中关村示范区形成了科学家密集、企业创新活跃的创新格局。科技领军人才提升基础研究“支撑力”。2019年,示范区拥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94人,占全国的1/5;21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占全国的六成。企业创新投入快速增长,2019年示范区企业R D投入1107.9亿元,同比增长21.4%;69家企业入选欧盟“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企业”,约占全国的1/7(13.6%)。 中关村示范区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批原创性成果,加速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的重要策源地。2019年,示范区企业PCT专利申请量4638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近4000亿元,占全国17.6%。北京及中关村7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占全国的29.7%。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示范区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5G移动通信、石墨烯材料制备等领域的多项技术创新与全球同步甚至领先。研发出全球首款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芯”、全球最小5G云基站、实现单批次25片4英寸石墨烯单晶晶圆的制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示范区企业及机构研发了LED显示驱动芯片、数字表演与仿真系统、量子点光谱传感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冠肺炎CT检查AI系统、智能测温系统、防疫机器人、无接触智能电梯等200余家科技企业的技术产品为疫情防控提供硬核支撑。 二、聚焦“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 中关村示范区作为高精尖产业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对北京市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支撑作用。2019年,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6.6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6;实现增加值1.04万亿元,占北京市的29.4%,占比高于上年1.9个百分点。 中关村示范区持续实施一批引领型重大项目,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推动高精尖产业集聚发展。截至2019年底,示范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六大技术领域的总收入占比达八成以上,奔驰新能源汽车、小米未来工厂、卫星研发制造基地-智能卫星工厂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实施。示范区形成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一批优势产业,引领全国发展。人工智能头部企业聚集,13家人工智能企业入选胡润“2020全球独角兽”,占全国的超六成;3家企业入选CB Insights公布的“2020全球AI企业百强榜”,占全国的1/2。地平线斩获Waymo开放数据集挑战赛中的四项第一(共五项);创立仅四年的寒武纪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AI芯片第一股”。生物健康产业全国领先,在“2019年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一。 中关村示范区开辟了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产业新赛道。6家企业入选福布斯“全球数字经济100强”,约占全国(14家)的四成。同时,人工智能企业加快智能医疗、智慧出行、智能安防、无人驾驶等新场景应用和产业跨界融合。 三、打造高品质双创生态,成果转化与孵化能力持续增强 中关村示范区坚持以创新创业需求为导向,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拓展人才链与资金链,持续完善双创生态。双创人才加速聚合,示范区5人入选财富“2020全球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占全国的七成以上;4人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占全国半数。高学历人才不断增加,2019年示范区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同比增长8.0%,占从业人员比重达59.8%。投资持续活跃,2019年示范区股权投资案例数量及金额占全国比重均在3成左右。 中关村示范区开拓双创服务新模式新路径,做活创新源头、做硬孵化,提升成果转化与孵化能力。高校院所转化能力增强,示范区支持建设38个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火花活动”;近五年来北京及中关村高校院所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约占全国的1/4,居全国首位。孵化能力提升,截至2020年8月底,示范区拥有149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42个硬科技孵化器、15只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基金;5G+8k视频直播、“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等一大批创新成果实现应用。创新创业活力足,2019年示范区每天有71家科技型企业诞生。示范区93家企业入选胡润“2020全球独角兽”,占全国比重超4成。 四、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中关村示范区不断深化开放创新合作,形成多形式、高水平的开放格局,积极融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示范区吸引集聚一批顶尖人才、跨国企业以及全球创新中心。截至2019年底,示范区拥有留学归国及外籍从业人员5.3万人,“十三五”时期增加了1.7万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63家;戴姆勒中国产业创新基地、智利在华技术创新中心纷纷在示范区设立。企业国际拓展能力增强,2019年示范区实现出口总额2507.3亿元,同比增长20.1%,占北京市的近五成;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751家,遍布全球80余个国家。同时,示范区企业为海外设施联通、科技合作、民心相通提供保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者和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