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大背景下,河南不少地市都对发展冷链物流有过明确表述。不过,提出首个明确五年规划的是洛阳市。洛阳市日前出台《洛阳市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9—2023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3年,洛阳市将初步建成覆盖全市、辐射周边、连接全国、联通亚欧的区域性冷链物流枢纽,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将位居中西部城市前列。
冷链物流运输
在这份《规划》中,洛阳市毫不掩饰在冷链物流业上的“野心”:未来5年,洛阳市将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冷链物流枢纽、“一带一路”冷链物流重要节点、豫西北冷链物流集散中心。
从《规划》中可以看出,洛阳市将以市场为主、政府引导,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实施五大工程等,着力解决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精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鼓励新兴冷链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的应用及引进。
洛阳市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部分)(2019—2023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国内外冷链物流发展启示
本规划对国内外冷链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旨在借鉴国内外冷链物流业发展经验,找准洛阳市冷链物流业发展思路和路径。总结启示如下:
(一)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提升是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根本动力。国外冷链物流主要经历了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1万美元左右时,社会冷链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冷链设施建设和冷链物流发展将进入快速成长期。1979年到1989年间,美国人均GDP从1.17万美元增长到2.29万美元,这期间其冷库容量经历了10年快速增长期,平均每年增长率超过10%,出现了美冷、U.S. Cold Storage、C.R.England等多家知名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1983到1992年间,日本人均GDP从1.04万美元增长到3.15万美元,这期间营业性冷库容积增长了117%,佐川急便、雅玛多、日冷物流集团等知名冷链物流企业相继实现规模扩张。2018年,预计洛阳市人均GDP超过9600美元,即将进入冷链物流快速成长期,当前开展冷链物流规划必要且及时。
(二)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是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途径。冷链物流的出现实际上是制冷技术创新和物流模式创新推动传统物流产业转型发展的产物。在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新技术、新模式的发明和运用,不断推动着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进步。目前,发达国家制冷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主要由氨或二氧化碳制冷的环保阶段,2030年前实施“脱氟利昂”政策,全面淘汰氟利昂制冷冷库。制冷装置广泛采用了自动控制技术,大多数冷库只有1~3名操作人员,许多冷库基本实现夜间无人值班。“三段式”多温区冷藏车技术成为稳定可靠的冷链技术之一。先进的产地预冷加工技术、全程温度控制与追溯技术、智能化信息技术、环保制冷技术已成为冷链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常态。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基本实现田间采后预冷至消费者冰箱的全链条冷链物流管理,全程无缝式冷链管理、冷链合同物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冷链物流宅配等新模式不断涌现,高度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模式成为冷链物流企业的首选。
(四)法律与标准是提升冷链物流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冷链物流关系食品安全,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制定,推行了涵盖冷链品包装、运输、储存、分拣、温控等全流程的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制定了规范的专业认证制度,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例如,美国制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标准和强制性规定,并建立了配套监督机制与惩罚措施;日本规定了食品在低温情况下流通的严格温度环境范围;荷兰推行了远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相关标准的乳制品生产标准。作为“对台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城市”,天津市率先制定发布了9项冷链物流地方标准,走在国内省市前列,其冷链物流标准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五)基础设施设备是衡量冷链物流发展成效的关键指标。当前,美国、日本、荷兰、德国是冷链物流设施水平最发达的国家,已经构建了完善的从产地到终端冷链物流设施网络。美国的高速公路网覆盖率高达90%,已基本普及产地预冷设施设备,冷库容量排名世界第二名,铁路线延伸至冷库或食品加工生产基地的厂库设施中,公铁联运实现“冷库到冷库”的发展。日本人均冷藏车位居世界前列,是应用自动化立体仓库最广的国家,政府大力推进冷链物流聚集地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冷库纳入公共设施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目前,中国人均冷库容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不足日本的二分之一、美国的三分之一;人均冷藏车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不足日本的十分之一、美国的八分之一。洛阳市当前人均冷库、人均冷藏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与完善势在必行。
第二节 洛阳市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全市冷链物流规模总量稳步提升、业态模式不断创新、设施网络持续完善、产业地位不断提高,已成为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新兴力量。
(一)冷链物流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洛阳市蔬菜、水果、肉奶蛋、食用菌、中药材等主要冷链品类产量超过440万吨,年均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全市共有物流企业近2000家,食品生产企业80家,食品流通企业248家,物流园区35家,其中开展有冷链业务的企业和园区23家,66.7%的乡镇建设有果蔬、畜禽、水产等专业市场。洛阳大张、丹尼斯、众品、正大食品、宏进批发市场等一批冷链物流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带动作用初显。洛阳市果蔬、肉类和奶蛋类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3.5%、46%、49.2%,冷链运输率分别为32.1%、53%、57%,腐损率分别为13.7%、7.8%、9.3%。
(二)冷链物流需求日益旺盛。洛阳市冷链消费逐年快速增长,2017年洛阳市冷链食品人均消费232千克/人/年,全市易腐食品消费量约525.4万吨,城镇居民食品消费中需要冷链环节的高达70%。洛阳市食品企业产量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迅速,产地预冷、加工等生产性冷链需求稳步增长。目前洛阳驻军单位均已配备冷藏车,建设有小型冷库,日常米面类需求由军供站统一供应,军队冷链保障社会化需求主要包括平时的果蔬、肉奶蛋、水产品等方面以及战时的应急物资供应。其中,冷鲜肉年需求量超过4000吨,果蔬达20000吨,液态奶150万箱以上。
(三)冷链物流设施和网络不断完善。近年来,日益完善的铁路、航空、公路网络和交通枢纽建设,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交通集疏网络支撑。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快递分拨中心已通达三门峡、济源、运城、侯马、汝州、孟州、巩义等周边城市,为快递冷链物流业务发展提供较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市场快速发展和居民多样化需求,促进了冷链基础设施快速发展。2017年,洛阳市冷库容量约32万立方米,其中冷藏库约24万立方米,冷冻库约8万立方米。66.7%的果蔬专业市场建设有千吨以上规模的冷库,配备有冷链销售终端设备。全市共有专业冷藏车辆约400辆,总承载量约6000吨,以城市配送车辆为主,其中90%以上分布在城市区附近。
(四)特色种养业基础较好。以特色发展为主线,洛阳市农业坚持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已初步形成优质专用粮食、林果、中药材、烟叶、花卉苗木等六大支柱产业。2017年,全市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01.3万亩,蔬菜基地面积67.6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面积14.1万亩。鲜切花产量320万支(出口16万支),中药材种植7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45万亩,黄河鲤鱼、大鲵、虹鳟等特色养殖初具规模。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80万亩,初步形成了洛宁苹果、孟津酥梨、偃师鲜食葡萄、新安樱桃等四大优势水果主产区,小杂果基地已初具规模。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98家,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集群分别达到8家、15家。良好的特色农业基础,使得洛阳市对“最先一公里”的冷链需求尤为强烈,在农产品产地预冷、储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方面需求激增。
但是整体上看,我市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冷链设施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冷库容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洛阳人均冷库占有量不足0.1立方米,远低于全国水平,与洛阳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不相适应;同时,多数冷库建设标准较低,建设手续不完备,管理方式粗放,与保障食品安全的需求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冷库布局与需求不配。“最先一公里”短板突出。我市农产品产地预冷、储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较为缺乏,导致我市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出现“卖难”和价格季节性大幅波动等突出问题,“菜贱伤农”时有发生。二是冷链流通率低,“断链”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洛阳市果蔬、肉类和奶蛋类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3.5%、46%、49.2%,冷链运输率分别为32.1%、53%、57%,腐损率分别为13.7%、7.8%、9.3%,产业发展各项指标大多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标准化、系统化、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产后预冷环节与包装不受重视,运输环节温控手段粗放,配送环节操作不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之间缺乏系统整合和协调运作,全程温控系统和质量溯源系统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断链”现象较为突出。三是冷链物流企业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低。我市冷链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服务功能单一,经营管理粗放,技术装备落后,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整体效率与效益不高。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基本没有出现地方性专业化第三方冷链运输企业。城市冷链配送“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尚未有效解决。洛阳市场上涉足冷链运输的快递企业只有两家:顺丰和EMS。四是配套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冷链物流信息化滞后,缺少第三方信息平台,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冷链物流企业间资源共享程度低,冷库和冷藏车的利用效率较低。冷链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操作技工紧缺。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对冷链环节技术要求和标准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
第三节 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机遇
(一)居民消费升级驱动冷链物流产业加速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冷链物流发展需求日趋强烈,国家和河南省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和食品安全,出台了一系列冷链物流业重大规划和政策,促进了冷链业健康快速发展。2017年洛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73元,位居全省第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2017年末,洛阳市常住人口数量710.1万,预计到2023年洛阳市常住人口数量达到735.2万。根据农业部预测,2023年全国主要冷链产品人均消费水平将达385千克/年,由此预计2023年洛阳市冷链物流需求量将超过573.79万吨。
(二)多重政策叠加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国家将洛阳市确定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为洛阳市连通中亚和欧洲市场提供了条件;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有利于深化改革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冷链物流开放发展步伐。实施“巩固提升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打造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重大战略,将推动发展大产业、大物流、大冷链,洛阳市冷链物流转型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洛阳市周边城市消费者对高品质生鲜冷冻品需求将日趋旺盛,周边城市冷链需求将会稳步增长。2023年,平顶山、三门峡、济源、运城、晋城等市常住人口预计达2350.7万,冷链农产品需求将达1834.6万吨。
(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冷链物流发展基础。冷链物流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途径。随着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农产品贸易不断扩大,洛阳市特色种养业正在由分散粗放型向集中智能精细型转变。洛阳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从源头到终端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和全程可追溯监控体系,推进农业、食品加工业、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冷链物流加快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
(四)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加速产业升级步伐。消费升级带动传统零售企业加速转型升级,盒马鲜生、超级物种、7Fresh、苏鲜生等“零售+餐饮+配送”“线上+线下”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的新兴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洛阳大张、猴哥生鲜等本地企业积极探索新零售新模式,高坪效、高周转效率、高生鲜率加速冷链产业升级。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化移动式冷库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供应链应用创新和多式联运加快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整合将催生无人售货超市、中央厨房、智能生鲜便利店等新商业模式。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逐步推广将为洛阳冷链物流产业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多样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二、主要挑战
(一)冷链物流的供给水平亟待提升。未来一段时期,洛阳及周边城市常住人口将超过2300万,冷链产品消费需求将超过1800万吨,目前洛阳冷链物流业服务能力还不能充分满足洛阳当前710万人口的生产消费需求,冷链物流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突出。设施供给方面,洛阳市人均冷库占有量不足0.1立方米,全市注册的冷藏运输车辆仅有27台,人均冷库、人均冷藏车占有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设施与设备发展滞后,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亟待升级改造。冷链物流服务供给方面,冷链服务形式单一、技术水平较低,冷链物流还未形成社会化网络体系,条块分割现象严重,洛阳市尚未形成1家本土规模以上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二)辐射周边、产业联动的支撑带动作用亟待加强。近年来,洛阳市特色农产品、肉类、乳制品、花卉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质量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尚未配套形成,无缝衔接、高效运行的冷链网络体系尚未建立。农产品产地预冷、储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覆盖率不足10%,洛阳市果蔬、肉类和奶蛋类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3.5%、46%、49.2%,冷链运输率分别为32.1%、53%、57%,腐损率分别为13.7%、7.8%、9.3%,产业发展各项指标大多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另外,洛阳市冷链物流企业以服务本地客户为主,运输配送半径在150公里以内,通达周边城市、覆盖豫西地区的物流网络缺失,不具备全国集货分拨能力。冷链物流区域辐射和产业带动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
(三)应对日趋激烈区域竞争的研究谋划亟待开展。洛阳市发展冷链物流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是郑州国际物流中心资源集聚对洛阳市形成的虹吸效应;一方面是中西部同等城市引发的要素重新布局带来的竞争压力。洛阳市在激烈区域竞争下,冷链市场空间受到挤压。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针对冷链物流的研究和规划还较少,发展冷链物流的理念思路还不够清晰,应对产业发展机遇和区域竞争合作的准备还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冷链物流水平提升和冷链产业发展动能的释放。
总体来看,未来一段时期洛阳市冷链物流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不小挑战。下一步,重点是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物流;补齐短板,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在重点产业培育方面,洛阳市应重点发展果蔬、肉类、花卉、乳制品等农产品冷链,逐步提高优势产品冷链物流比例,稳步提升细分产品规模。在发展举措方面,要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内通外联、高效集约的网络体系。在发展策略方面,要突出洛阳特色,加强与郑州协同发展,立足豫西北,按照产业联动、项目带动、区域互动的路径,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紧紧抓住未来5年发展战略机遇期,实现冷链物流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