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正在变成德国人的欧盟?据正在脱欧道路上越走越远的英国路透社10月10日报道,为促进电动汽车发展,欧盟将提出一项新议案。该议案有意回避碳配额问题,转而纳入碳信用额度,汽车制造商可用此抵消碳排放量以达到减排目标。那么,碳信用是个什么东西?欧盟葫芦里在卖什么药?笔者认为的欧盟一箭三雕指的是什么?欧盟的电动汽车碳信用制度未来对中国的借鉴和影响有哪些?
在说这些之前,笔者认为您应该了解下面这几个事实:
1.默克尔连任了德国总理;
2.目前明确表示要发展电动汽车的只有中国、欧盟(不是欧洲)、和美国(主要是加利福尼亚州);
3.中国的碳配额制度2021年到期(虽然明年才开始),到期后,后续制度暂时未决。
同时,以德国为首的欧盟在汽车业上面临着几个重大挑战:
1.大众“排放门”事件的持续发酵;
2.中国迫切的电动汽车政策;
3.欧盟包括欧洲其他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逐步落后。
笔者认为,即使在常规混合动力技术上面被日本超越,德国的汽车工业都没有过像今天一样的紧迫感和焦虑。这从默克尔连任之前接二连三“打脸式”地表态当中可窥见一斑。在法兰克福车展上,默克尔说,在未来几十年德国仍然需要柴油机技术,同时也要投资研发新的驱动技术。这像什么都没说。
也许默克尔的连任帮助了欧盟,尤其是使德国的汽车工业看似继续保持了一种战略定力。欧盟好像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威胁,那么这个新议案透露出默克尔为下一步的计划做了哪些准备?这一支箭怎么射出?
虽然这一新议案还未通过,有望最早于11月8日提出,并引入新机动车辆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但是笔者认为它通过的可能性极大,并且这个新议案既不像中国的双积分政策,也不像美国的零排放和税收减免机制,而是看似有些金融样貌的碳信用制。
什么是碳信用呢?笔者简单概括就是你节约了多少碳排放,你就得到多大的授信权益。这种权益可以自用也可以交易,甚至可以用来投资,无论“你”是个人还是机构。如果欧盟实施这一政策,未来将会从下而上的倒逼电动汽车的发展,意义深远,但是它能否成功呢?它瞄准的是什么呢?
由于默克尔成功连任,她会继续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而碳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统一的金融系统做支撑来捆绑每一个人的社会行为,这符合默克尔和欧盟的逻辑,欧盟的银行也可以借助碳信用的机遇和汽车工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不仅得到欧盟汽车工会的支持而且刺激、捆绑、量化每一个欧盟人民的所有消费行为,去买,去卖,去租,去借,形成大欧洲真正的统一市场。笔者认为这是第一只雕。
碳信用,从字面理解,信用是最重要的,就像我们国家开始逐步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一样,如果记录你的社会行为越完善,你的信用体系就越可靠,银行也好,金融机构也罢,对你的授信额度就可以越大,所以马云才敢对加拿大总理说:我替你惩罚那些不守信的人。大众汽车的“排放门”事件严格来说是一个信用问题,连那么大的公司都可以失信,欧洲人当然愤怒了,对政府相关部门也会失去信任,碳信用的建立可以对汽车制造商的排放信用问题进行重新评估,重新授信。汽车制造业涉及的行业之广,涉及人口之众,碳信用的用武之地很大,从减少碳排放角度渗透进碳金融领域一直以来都是欧盟和德国的“野心”。笔者认为这是第二只雕。
我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国家行为积极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国家,但假设双积分政策在2021年到期之后,电动汽车就一定具有比燃油汽车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性能吗?如果没有,是否还需要后续政策的对接?继续给车企“喂奶”?笔者认为不大可能,“孩子”长大了,就要有独立生存能力。减少碳排放的最终手段是要形成每一个公民的共识,主动去完成力所能及的减排行为,就像支付宝三大账户之一的“碳账户”里面介绍的,多一次步行,少用一张票据等等。你积累下来的碳排放积分如果可以用来买车时候作为“补贴”,银行授信你个人碳账户里面的资金额度可以代替现行的购车指标,这将从根本上创新新能源汽车的营销方式,这也是欧盟碳信用制度的目的之一吧?这一样需要整个金融系统的承接,而这一点未来是否可以成为我国对接双积分政策退出之后的方式呢?欧盟如果对此议案顺利通过,那么相对中国将具有碳金融的先发优势,但同时对我们也有借鉴意义。这是第三只雕。
看似一箭三雕,实则这只箭瞄准的是我们中国。但是,我们依然有后发优势。即使欧盟人民保佑“默大妈”,笔者认为依然没戏,一个德国救不活欧盟,一个欧盟的政策也救不了德国。
中国才具有统一的市场;
中国才具有强有力的政策执行力;
中国具有独立的无人(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出行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技术储备;
中国才具有更加坚定的信念。
笔者始终认为未来电动汽车必将以中国标准为世界标准,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的市场,我们还拥有没充分满足的出行需求和相关科研实力,我们有强执行的政策导向和技术储备,最重要的,我们具有一批坚定信念的人和企业,我们应该对自己更有信心。
欧盟能成功吗?笔者认为,不能。(作者:翟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