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新能源车“准生证”收紧 浑水摸鱼终将出局

   日期:2018-12-29     来源:OFweek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0    评论:0    
核心提示:截止到目前共有15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生产资质,据了解,15家获得发改委批复的企业中,通过工信部审核的仅有5家。

2017年已经来到了末尾,距离今年最后一家新能源车企获得发改委批复生产资质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相比较上半年平均每个月一张牌照的速度,下半年新能源车企生产资质的审批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018年新的审批时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到确切消息,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加速的影响和对电池技术的更高要求,新能源汽车的“准生证”将会越来越严格!

新能源车“准生证”收紧 浑水摸鱼终将出局

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过热

目前,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包括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报道,2015年国内制造商共销售33.1万辆新能源汽车,2016年50.7万辆,2017年前七个月的销售总量就达到25.1万辆。据预测,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超过70万辆。根据我国的目标,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将达到每年300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这几年来如火如荼,从传统的燃油车企,到初创公司,再到跨界车企,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着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在这种显而易见的趋势背景下,目前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公司已经超过200家,已开发或者在研的车型超过4000种。但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进行整车制造的企业并不多,更多的企业是一边造车,一边申请生产许可。

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是众多车企生产新能源汽车必不可缺的“通行证”!目前,只有15家企业获得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从15家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分布来看,目前企业总部及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其中,有7家选择在江浙沪一带建立生产基地、总部或者研发中心;三家企业选择了中国西部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分别落户于甘肃兰州、重庆以及云贵地区。此外,除获得生产资质的企业之外,辽宁、山东、河南、江西、广东、福建、天津、安徽等地均有车企选择落户建厂。在笔者看来,目前中国电动汽车的生产制造链、技术研发、人才大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和一二线城市,而当前的企业分布其实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而这些企业中,很大一部分并不具备电动汽车生产制造的资质,在人才支持,资金链和供应链方面更是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乱象,去年的新能源车企骗补事件便对行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新能源车“准生证”收紧 浑水摸鱼终将出局

从严查骗补到收紧生产资质

受去年新能源车企骗补和政策补贴的影响,国家正在通过提高技术标准来促使一些没有制造经验的公司出局。2016年,新能源汽车企业骗补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通过重组此前已经濒于退市的苏州客车厂,在完成重组后,调转枪头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骗取国家财政补贴。但其实并不具备研发、生产以及制造新能源汽车的能力。在去年彻查的过程中,受到严重处罚,并且被取消生产资质。同样是骗补,深圳市五洲龙公司在2015年12月为为骗取高额财政补贴,将并无现车的154辆新能源车对外销售并设法在交管所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登记证和车牌等,进而申报上亿人民币的补贴。但由于产能不足,无法在规定期限将车辆下线交付使用。

在鱼龙混杂的电动汽车市场,相当一部分缺乏制造电动汽车知识和技术的公司加入了造车大潮,但距离真正的造车水平还相差甚远。汽车工业协会表示,目前我国的确在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也不是让所有人都参与其中。所以为了清除一些没有技术、没有经验而搅浑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企业,国家开始收紧新能源汽车“准生证”,以保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新能源车“准生证”收紧 浑水摸鱼终将出局

获取资质需要“双重证”

对此,国家先后出台《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来规范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活动。发改委把控纯电动车乘用车项目审批,只有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的企业才具有申报的资格。新建企业须提交对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的质保承诺。新建企业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有效期为3年,期满前可延期申请,审查通过可延长有效期,每次延期不超3年。而这,只是资质获取的第一关。

工信部是资质获取的第二关。由工信部监考企业和产品准入,也就是企业通过项目验收,车辆产品通过检测机构检测。这个阶段更多地是依赖企业产品的真正实力,只有符合各项指标的产品才能通过审核上市发布。工信部在颁发纯电动车生产资质牌照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对企业概况、基础能力、试制样车说明及证明材料均具备完整的调查体系。而在试制样车技术要求方面,对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严苛的要求。

在12月4日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7年第11批)》中,长江汽车获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加上工信部之前审核通过的企业北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铃新能源、知豆,长江EV是第五家。

在众多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中,获得发改委批复的新能源车企只有15家,而通过工信部审核的,目前一共只有5家。由此不难看出,在这么多的企业中,真正具备造车实力的少之又少。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对电池等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同时,那些没有具备生产条件和生产资质的企业,终将要在未来的竞争市场中被淘汰出局。

新能源车“准生证”收紧 浑水摸鱼终将出局

小结:

新能源汽车的“准生证”,是对造车企业的一种规范管理,也是对企业入门的一项考核。在如今浩浩荡荡的新能源趋势下,众多的车企加入新能源汽车制造,对于没有一套完整技术核心和产业链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可能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高库存问题,也必将要为投资失败承担损失。而想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长足发展,不仅要获得国家的准入资格,还要提高自身核心技术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文/王丽鸿)

 
打赏
 
更多>新能源车“准生证”收紧 浑水摸鱼终将出局同类资料
0新能源车“准生证”收紧 浑水摸鱼终将出局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料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