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就是电动物流车集中上牌冲量的时间了,只是今年的形势比往常更加严峻一些。各种关于补贴退坡的传闻早在几个月前就在行业流传,年底满天飞的取消地补的消息又雪上加霜地补刀。各种技术条件也纷纷加严,比如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电动营运货运车辆选型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从工信部第11批目录的39款车型来看,仅载质量利用系数一项指标的淘汰率就高达64%。
种种迹象表明,补贴扶强淘弱,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已经是大势所趋,2018年注定是电动物流车行业调整的关键一年。物流车运营商们作为最贴近市场和用户的一环,不管玩家是当时出于何种目的进入市场,时至今日,必须回归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本心,客观认清自身策略和客户需求之间的贴合度。本期周报,不谈政策,不谈补贴,仅从客户需求和运营商出发点之间的差异,来捋清两者价值主张间的冲突和矛盾焦点。
一、客户的需求:
1.客户分布
电动物流车做为传统燃油物流车在细分领域的替代,主要替代车型包括燃油的厢式轻卡、微卡等,年度市场总计约300万,其中农村占30%左右,剩余70%在城市地区,又主要集中于上海、深圳、北京、重庆、成都等TOP10城市。现阶段的情况就是,得核心城市者得天下。
2.客户场景
目前的电动物流车运营典型的应用场景有以下两种:
1)机场或郊区物流中心到分拨网点:主要车型有轻卡和轻客两种,轻客代表如大通EV80;轻卡多为4.2m标准箱体型,如吉利远程E200等,载货一般为10-14立方;
2)宅配和末端收发快递:代表车型微面,如瑞驰EC35等,载货一般为3-5立方。
3.客户类型
客户类型包括B端和C端两类:
B端:如菜鸟、京东、易货嘀、苏宁、圆通速递、申通快递、天天快递、中通速递、韵达、顺丰速运、中国邮政等;
C端:个人用户或者3、5人的小联合体。
4.客户需求维度:
关于客户对电动物流车的需求,到底包括哪些维度,各维度之间的重要性如何配比,并没有成熟的理论模型。电动物流车不同于个人代步工具,它作为客户赚钱或者形成运力的一部分,车辆更接近生产工具的属性。
作为生产工具或者创造利润的工具,费用是和性能同等重要的因素,这里的费用不单指采购费用,而是一个包括使用及维护成本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在航空和军事行业,通用的是采用费效比的概念,即从重视性能到重视效能,从重视采购费用到重视寿命周期费用,两者统一考量就是费效比。其模型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