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呼声由来已久,事实上,国家层面也在不断研究并加快放开的步伐。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宣布了中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其中就包括我国将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
时隔一周,国家发改委新闻中心就透露了汽车等制造业开放的时间步骤: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这也意味着,已经“飘扬”了二十多年的汽车行业外资股比红线,将正式开始退出中国汽车市场的舞台,五年之后,即成为历史。
50%底线背后 我们在担心什么?
1994年由国务院印发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第六章第32条: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这,是有关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最早来源,此外,该限制被列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
每三到四年,政府部门会对《目录》进行一次修订,到2017年版,《目录》已经是第7次修订。每一次修订,都是根据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显而易见的是,《目录》中有关外商在华投资的限制性措施越来越少,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即便如此汽车制造业有关外资股比不超过50%的限制依然是无法更改的底线。
虽然改革开放才40年时间,不过关于放开汽车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的呼声由来已久,但也顾虑重重。
业界共同担心的无非“外资股比的放开,将给传统国企和自主品牌车企带来重创”,中汽协秘书长董扬在前几年的争论中就一直反对股比放开。他认为:“外方不超过百分之五十股比的底线不能突破,主要理由是为了保护中国品牌。”车企方面也曾坚决反对。2016年7月2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经在北京召开过一次会议,就“放开合资股比”进行讨论。现场,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集团、北汽集团在内的四大汽车集团,联合表态反对放开股比。
从三十多年前,外资车企“冒险”在华建立合资车企,到如今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外资车企盈利的主要驱动力,合资车企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历史洪流中星光熠熠的明星,不过历经三十多年的“市场换技术”,在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方面,中方始终很被动,因此反对人士称外资股比的放开,对合资企业中的中方利益的伤害或将十分巨大。
对放开外资股比持反对意见的人还认为,中方在合资车企中没有品牌、没有网络,更没有产品,只有一个工厂,还只拥有一半产权,放开股比不利因素无法预测。对自主品牌而言,一旦放开,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超乎想象,巨大的降价空间,对自主车型的打压效果会立竿见影,所以从保护本土汽车产业做强这个角度说,合资股比放开的过程可能要足够长,以此给自主品牌做强做大提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