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探究首批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所面对的4大问题

   日期:2018-12-29     浏览:0    评论:0    
核心提示:不可否认,近年纯电动汽车技术进步明显,续驶里程显著提升,厂家推出的车型也是更加多样化。但对于仍处于发展初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很多问题藏在繁华背后,需要经历时间才能显现。

还记得当年轰动一时的电动北京“100勇士”吗?

2013年,北京在私家车领域开始进行纯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当年勇气十足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正是我国最早一批私人电动汽车车主。如今,四年多过去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如火如荼,私家新能源汽车车主也越来越多。

不可否认,近年纯电动汽车技术进步明显,续驶里程显著提升,厂家推出的车型也是更加多样化。但对于仍处于发展初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很多问题藏在繁华背后,需要经历时间才能显现。《中国汽车报》记者从今年初开始,历时3个多月,深入北京、合肥等我国最早开始纯电动汽车推广的城市,寻找第一批纯电动汽车车主,他们的用车体验极有代表性。透过他们的“触电”经历,探究首批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所面对的问题。

使用:涉电问题多,车主心太累

记者调查发现,第一批电动汽车大多数还在正常服役,只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时出现各种小问题。四年来,虽然整体上各厂家的售后服务做得较好,但对涉电方面的问题,厂家有时也束手无策。此外,充电的不便利仍被大多数车主诟病。

“我2014年初购买了第一辆电动车,厂家称续驶里程是147公里,几乎都是父亲在开,每天上下班单程70公里。四年中,除有三次是因为电量不足抛锚外,其他多是因为系统故障。”家里有3辆电动汽车的张先生,对电动汽车的总体评价较为满意。受北京燃油车牌照限制,居住在昌平的他只能购买电动汽车,因为有固定车位和充电桩,充电不像大多数车主那样饱受其扰,可是由于早期电动汽车在设计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尤其是家里的第一辆北汽E150EV(即现在的EV150)没少“考验”张先生和家人的心脏。

“冬天不管开不开空调,实际续驶里程和显示里程都至少会相差10%左右,夏天要好些,相差5%左右。我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经常充电,尽量让车辆保有较多电量,不在电量不足的时候去较远的地方。”张先生说,“车辆显示的电量和实际电量经常出现偏差给车主带来很大困扰。”

“有一次显示车辆还能开30多公里,我去超市购物出来之后车子却无法启动了,显示电量耗尽,从30公里一下子掉到0,完全没有任何预兆,期间车辆只是在停车场停了半小时。后来维修人员说是系统问题,做了系统升级后情况好些了。”张先生介绍,由于系统要不断升级,早期电动汽车车主需要和售后部门紧密合作,时不时地对系统进行更新升级,和智能手机类似,只是这种升级不能车主自主进行。

张先生遭遇的问题在第一批车主中具有代表性,早期的电动汽车几乎都有过系统升级的经历,但也有一些即使系统升级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宋叶君的iEV4堪称问题车的代表,家住25楼的宋叶君所在小区物业不同意他安装私人充电桩,只能去各种快充桩上充电,但冬天低温下,车辆实际行驶里程与车载显示电量严重不符。“开始车上显示还有20%、30%电量的时候车辆就会无预警地突然无法行驶,后来问题更严重,甚至显示60%、70%电量的时候,车子就开不动了。”宋叶君告诉记者

宋叶君曾经把问题反馈到厂家,厂家却和4S店踢起了皮球。“厂家要求我去4S店检测,4S店检测说车辆没问题,事实上,他们也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推脱说车辆不能快充,最好用慢充。但购车的时候厂家没说过车辆不能快充,而且其他电动车都可以快充,我的车夏天快充也没问题,只是冬天冷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宋叶君认为,自己的车辆冬季使用,尤其电池、电控系统存在很大问题,但是厂家却拒不承认,这也是为数不多的电动汽车厂家售后服务不到位的案例。

实际使用中,冬季低温下车辆续驶里程、充电问题遭受了更多的考验,尤其是早期车辆在应对低温使用方面还有很多问题。低温下充电慢、续驶里程有一定衰减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被大多数车主理解并接受,他们在享受着早期购买电动车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为车辆性能测试及技术改进做出了很多探索,但有些问题车厂商的推诿却让很多消费者很受伤。

“我觉得北汽E150EV第一批车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尤其是涉电方面,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刘先生的车出现过两次在高速行驶状态下,车辆突然报警断电,导致车辆抛锚的情况。“车辆控制系统对车辆电压、电流状态有检测并有报警设置,一旦后台检测车辆有漏电风险或高压预警,车辆就会自动断电,完全不受驾驶者控制。高速行驶状态下这种情况太危险了。”

保险:买了全价险,电池难赔付

“一辆成交价10多万元的车,却要按照20多万元的价格来投保,太不合理了。”作为第一批纯电动汽车车主,在车辆使用上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由于当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很小,在使用环节的相关配套设施和保险等政策都不完善,保险赔付环节的空白就是其中之一。成为“小白鼠”似乎已是第一批车主的普遍感受。

在调查过程中,多位车主不约而同向记者透露,由于早期电动汽车补贴较高,一般消费者购车的实际价格约为车辆官方指导价的一半左右,可是保险却要按照车辆官方指导价购买。记者从平安车险的车险专员处得到的消息甚至是无论车辆的购买价是多少,都只能按照补贴前的官方指导价购买保险。

官方售价20多万元,补贴后消费者实际购车价格10多万元,保险按照20多万元的价格购买,这似乎合理,但车辆的实际价值真有这么高?从二手车市场上反馈的信息看,一辆10万多元购买的电动车即使只行驶了1万~2万公里,其价格也不到车辆购买价的一半,大多在5万元以下且乏人问津。即使有些保险公司推出针对实际购车价格(不承保电池)的保险,这就合理了吗?一般电池的质保期多为6年或10万公里,为电池购买保险究竟保什么?事故中对电池损坏如何进行赔付?目前这些都是空白。

 
打赏
 
更多>同类资料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料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