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解决明星车型Model3的产能爬坡的难题之后,特斯拉坏消息是,公司首席工程师Doug Field离职了。对于马斯克来说,柳暗花明之后要解决的困难还有很多。
Model3月产能已经突破5000辆
过去几天,特斯拉Model 3周产能究竟有没有上5000台,马斯克有没有又一次食言,一直牵动着特斯拉投资人、空头、Model 3预订车主以及众特斯拉精神车主的神经。
官方实锤来了。7月2日晚间,特斯拉官方发布了第二季度生产报告。各位翘首以盼的特斯拉Model 3,在第二季度的最后一周中,生产了足足5031台。另外特斯拉还顺便造了1931台Model S和Model X。
当地时间7月1日早晨,随着最后一辆轿车下线,预示着特斯拉终于达成了此前设定的5,000辆Model3的周产能目标,虽然只比原定目标晚了几个小时。一名知情人士向外媒表示,第5000辆Model3在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完成了最后的质量检查,准备在太平洋时间7月1日凌晨5点(格林尼治时间12点)发出。
特斯拉此前设定的目标是在第二季度结束(6月30日)前,每周生产5000辆Model3,以证明其可以批量生产电动轿车的能力。
一个月前Model 3的周产能还没破4000台,特斯拉是如何实现产能大跃进的?产能报告中披露了功臣——一条Model 3新的总装生产线GA4。就是那条设在特斯拉新搭的帐篷里的产线。
随着本季度末的临近,马斯克开始激励工人们,甚至在主厂外一个巨大的帐篷里搭建了一条组装线,向特斯拉可能实现目标的预期进行冲刺,包括在本季度的最后几天里马斯克还在推特上发布成排的汽车零部件和机器人的照片。
事实上,在第二季度,特斯拉总共生产了53339辆车,比第一季度提高了55%,这也是特斯拉成立以来产能最高的一季。其中Model 3的产量为28578辆,基本上是一季度的三倍。这也是Model 3的单季生产量头一次超过了Model S和Model X的总和。在这一季度中,Model 3的周产能翻了一倍不止。
重要技术大牛离职
在特斯拉Model3的产能刚刚达到预期目标时,重要技术高管离职。在一份提交给SEC的报告中,特斯拉披露,其高级副总裁、首席汽车工程师Doung Field已于6月27日从公司离职。
Doug Field是特斯拉公司技术领域的三号人物(汽车领域1号),仅次于首席技术官(CTO)JB Straubel和首席工程师Elon Musk。在2013年加入特斯拉之前,他曾在Segway和苹果(硬件工程副总裁)担任要职。
今年初Elon Musk接手Model 3的生产工作管理前,项目一直由Doug Field负责。当时,Musk表示,Doug的精力将全部投入到汽车研发上。
数周后,Doug暂别公司,但特斯拉当时回应称,他没有辞职,而是告假陪伴家人。这种“流程”在欧美企业中非常常见,果然,Doug最后从“休假”变为了彻底“休息”。同时,华尔街日报称,Doug Field的离开是永别特斯拉,不会“吃回头草”。
由此,Doug也成为了一周内离开特斯拉的第二位高管,之前一位是首席信息官Gary Clark。
另外,特斯拉还在周一宣布,第二季度生产的Model 3总数为28578辆,首次超过了Model S+X的数量。不过,当季,特斯拉仅交付了18440辆,意味着还有超过10000辆未抵达消费者。
缺钱才是马斯克着急的原因所在
虽然马斯克在现阶段解决了各方人士对特斯拉产能优化问题的质疑,这种产能的提升能否长久目前还有待观察,但是资金短缺的问题已经摆在眼前了。
此前,特斯拉在第二季度经历了各种戏剧化的事件,包括马斯克宣布涉及裁员4000名的大规模公司重组计划,以及公司内部出现员工蓄意破坏生产并最终与特斯拉对簿公堂的行为。
此外,特斯拉所生产的Model 3车型仍以高配版为主,并没有大规模生产低配入门版,对此,马斯克直言不讳地说,“如果现在就交付低端版的Model 3,特斯拉将亏损并破产”,言下之意,只有高端版高价位的Model 3才能拯救目前处于资金困境中的特斯拉。
对于那些预订了低价版Model 3的客户,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需要再多等上3至6个月的时间才能拿到车。
上周,高盛一名分析师质疑特斯拉Model 3的交付量要少于此前预期,对此,马斯克予以坚决回应,在内部信中称这名分析师最终会“幡然醒悟”。
尽管实现了产能目标,但特斯拉的资金危机仍未完全解除,尽管马斯克表示特斯拉能够在不需要外部融资的情况下,扭转目前的资金困境,但外界分析人士并不这样认为,最悲观的分析认为,到今年年底之前,特斯拉就需要从外部获得数十亿美元的融资。高盛分析师认为,为了实现既定目标,特斯拉从目前到2020年需要融资的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
编辑视点:自己吹的牛皮,含着泪也要实现,马斯克在经过睡工厂搭帐篷造车之后,终于将Model3的周产能提升到5000辆以上,有力的回击了投资人和空头的质疑。但是,这种打鸡血式的量产方式能否持久,却是有待观察。造车是个烧钱的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明星的特斯拉也在为资金短缺而烦恼,国内那些造车新势力是否更应该掂量掂量自己的钱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