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明 李玉霜 今年以来,青岛市大数据局全面对标上海、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的做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按照“1+5+N”攻势打法(即1个城市云脑统筹,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5个支撑,智慧医疗、智慧人社、智慧教育、智慧文化旅游体育、智慧应急、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街区等N个场景)加快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营造各类企业发展的雨林生态。 市场化手段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按照市场发展的逻辑,青岛市坚持平台和生态思维双轮驱动,进一步完善行业发展生态,培育数字经济园区、数字经济平台以及大数据领军企业,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持续推进总投资900亿元的184个项目建设。目前,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已辐射带动了180多家企业参与,包含了华为、阿里、腾讯等30余家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以及行业领军头部企业。 完善行业发展生态。青岛市加强连接外部头部企业资源,联合阿里举办2020云栖大会(青岛分会场),搭建数字技术多维度交流对接平台;推动阿里物联网产业基地落户城阳,与阿里集团、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来也科技机器人区域中心等11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100余亿元;联合支付宝在市北区、崂山区商业圈开展“717生活狂欢节”活动,带动消费回暖,推动智慧街区建设;充分借助青岛市大数据发展促进会整合的“政、产、学、研、用、资”力量,搭建交流共享平台,组织召开青岛市2020年大数据秋季论坛等,开展了2019-2020年度“三优两重”征集活动,近百项大数据产品、案例、解决方案获得认定;推动驻青高校院所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设置大数据相关专业,鼓励现有专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升级,为社会培养大数据人才,推动研究成果转化。 培育数字经济园区和数字经济平台。为了强化生态思维,提升产业集聚“浓度”,青岛市出台《关于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加强要素资源供给、培育数字经济生态、加大项目扶持力度等方面出台17条政策,重点培育5G高新视频园、青岛国际创新园、青岛国际特别创新区、动漫产业园等6个数字经济园区,园区年主营业务收入达超900亿元,园区累计引入企业总数达4367家,签约引进了华为、京东方、中瑞集团等50余家企业,落地齐鲁基金(北方基金)等多项产业基金。同时青岛市强化平台思维,推动数字经济平台项目建设,推动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等7个数字经济平台进入行业细分领域的“第一方阵”。7个数字经济平台年营收规模超过195亿元,其中乐疯云平台的市场占有率排行业前10位,信用视界-企业信用管理服务平台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中瑞千万级车联网数据平台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车联网应用平台,“后土云”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 孵化大数据领军企业。青岛市成立产业工作专班,组织市、区(市)两级同步启动“百家大数据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调研工作,对中国电子、华电集团、青岛-亚马逊AWS、以萨数据、建投数据等30余家大数据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座谈交流,首批梳理了“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2020年度青岛市大数据示范型企业,“建投数据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等20家2020年度青岛市大数据高成长型企业。全市大数据领域规上企业达到179家,今年1-8月份全市大数据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40.6亿元,同比增长6.6%。一批企业产品、技术勇攀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大数据生物科技综合解决方案持续多年位居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位;海信连续第五年稳居智能交通市场千万项目中标企业榜单榜首;能链集团获得小米集团等在内的9亿元D轮融资,创数字能源领域最大融资纪录;声智物联科技推出全球首款数字人智能电梯;海尔数字科技的疫情物资和复工复产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等5个项目入围工信部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课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名单;大快搜索、萨纳斯等2家企业入榜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聚好看、伟东云、日日顺等3家大数据领域企业上榜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 加快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 青岛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通过网络打通智慧城市各个环节,在商业、工业、服务等领域为市民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全要素生产及服务效率。 推动服务业领域数字化转型。青岛市推进利群、利客来等传统商贸企业开通网上商城,实现网上购物新体验;引进落户盒马鲜生,加强与阿里口碑、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平台合作,支持餐饮企业开展外卖、团餐、自提等多种无接触服务;提升口岸物流电子化水平,优化海运进口换单、押箱、提箱等业务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海运集装箱提货单、设备交接单同步电子化流转,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提箱手续由原来2个工作日缩短为0.5个工作日,每年可节省费用1.5亿元。 推动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青岛市围绕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培育工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推动了中车四方的智能运维大数据融合应用、赛轮集团的轮胎企业工业大数据应用等5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示范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中车四方挖掘轨道交通装备全生命周期数据价值,构建轨道交通装备高效智能化运维服务平台,可实现1200列动车组在线实时监控、运营故障预测。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围绕橡胶轮胎设计、生产、管理、物流和营销等核心业务环节,集RFID技术、视觉检测技术,数据挖掘、物联网以及智能化生产装备等先进技术于一体,应用工业大数据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推动农业领域数字化转型。青岛市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园区140多个、智慧农业应用基地26个,推动智能农机装备投产应用,开展精准作业、精准控制建设试点,无人驾驶小麦联合收获机、无人植保机等作业效率提高了20%以上。 进一步开放城市应用场景 青岛市推动“数聚赋能”专项行动,开放医疗、人社、交通、信用、教育等城市应用场景,引导各类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使数据要素通过智慧城市充分互动耦合,实现价值倍增。 推动公共服务领域场景开放。青岛市研究制定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大数据服务的指导意见(试行)》,鼓励政府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向社会购买包括大数据采集、存储等在内的11类服务,借助市场配置手段优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在医疗领域,加强与阿里、腾讯等企业合作,实现了微信、支付宝、诊疗卡、自助终端等多种服务渠道,基本实现线上线下的预约支付和智能导诊服务。在人社领域,30余项社保、就业相关接口正同工商、农商、招商、光大等多家金融机构实现开放和对接,实现了“静默”养老认证,认证率达到92.6%。 推动交通领域场景开放。青岛市推进交通服务数据共享融合,促进多种出行方式相互衔接,提升交通疏导、应急救援、车辆引导等服务能力。如,米图出行通过“产业+互联网”的模式完成传统道路客运企业的转型升级,已经累计投资1.2亿元,运营范围已覆盖青岛全域,定制客运线路共28条,平台注册用户数超过260万,日接单量破1500单。真情巴士集团智慧公交实现基于车辆的人、车、物、路、客全要素信息网联,使得当年公交事故损失同期对比下降55%,调度管理效率提升20%,辆利用率提升10%。吸引了国内260多家公交企业实地观摩考察,并通过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发布六项团体标准。 推动信用领域场景开放。青岛市发布了青岛市政务数据平台,对外开放涉企信用应用场景,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平台已与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青岛银行等14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招商银行通过政务数据中台已完成42家企业贷款审查,涉及贷款金额23.82亿元,贷款审批效率提升20%,平均可为每户企业节省1天时间。“金企通”平台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对接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数目为703家,已成功对接34家,已发放贷款金额5120.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