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市场,广汽新能源还称不上是“头号玩家”,相比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拥有全面产品线的车企,广汽新能源旗下仅有GE3、GS4 PHEV、GA3S PHEV三款车型。这并不是广汽新能源对此不够重视,毕竟在燃油车车市下滑和消费升级的双重压力之下,任何一家车企都不能忽视逆势增长的新能源市场。
其实,广汽新能源早已经开始前瞻性的布局,在2018广州车展,广汽新能源发布了旗下第二代纯电专属平台,以及新平台下首款车型AION S,新平台和新车的推出将帮助广汽新能源加快前进的速度。
从左到右依次为:张帆、古惠南、肖勇、李罡
在发布会结束后,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广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肖勇、广汽研究院副院长、概念与造型设计中心主任张帆、广汽研究院院长助理、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李罡等四位高管接受了《电动大咖》的采访,就广汽新能源新平台,新车型的研发以及未来规划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采用先进制造技术 支持144项定制
AION S除了打出犀利前卫的外观、600公里的最大续航能力等亮点来吸引年轻消费者,还支持144项个性化定制。这对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消费者来说,可以说是极具吸引力。
但是,个性化定制并不是大家看到的新车支持众多的选装件那么简单,定制零件的生产及一些涉及电气系统的功能,都对车企的生产能力、模块化开发能力、生产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新能源并不是第一家支持个性化定制新车的自主品牌,上汽大通早已在旗下D90车型上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而一位上汽大通内部人士告诉《电动大咖》:“大通在定制化生产中遇到了生产成本升高,生产时间和交车时间延长等问题,这都对大通D90的销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广汽新能源副总经理 肖勇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肖勇表示:“开模等传统生产方式成本很高,不适合小批量定制化生产,但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将3D打印等先进制造工艺应用在汽车量产化制造上已经成为可能。广汽新能源就使用了这种成本更低,更加柔性化的生产工艺。”
《电动大咖》了解到,即便3D打印工艺已经成熟,但其生产成本依然还是要比开模等传统大批量生产方式要高,从目前3D打印仍然是以“克”为单位来进行计价就可以看出。对此,古惠南也直言:“即便采用3D打印,生产成本依然较高。消费者选择追求个性,势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我们会帮消费者将价格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为了适应定制化带来的生产压力,广汽新能源的智能化工厂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新工厂将专为新能源汽车打造,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工艺上也针对定制化生产做了优化与改良。新工厂预计于2018年年底竣工,AION S有望于2019年4月份在这里下线。
器欲尽其用 必先得其法
面对高额补贴和增长迅速的新能源市场,很多车企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选择了将燃油车改造成纯电动车这种省时省力的做法(俗称“油改电”)。然而这两种车型动力结构差别巨大,“油改电”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弊端。
某“油改电”车型的机舱
例如,纯电动车动力结构比较紧凑,无法充分利用燃油车车架的机舱容积。因此,很多“油改电”车型就出现了机舱空空荡荡的现象。很多网友可能会说了:“可以把电池放进去。”但为了保证车辆正面碰撞安全性,动力电池一般不能放置在机舱内。
那么,电池的去处就只有后备箱和底盘:抬高座舱地板,这样就会影响到驾乘坐;升高底盘,这样会造成悬挂几何改变并影响车辆通过性;将电池塞入后备箱,后备箱空间会受到一定侵占。
广汽新能源总经理 古惠南
因此,“油改电”看似讨巧,但却会在很多方面影响用户体验,古惠南说道:“人有高矮胖瘦之分,不能穿同一条裤子,纯电动车直接采用燃油车的车身架构也是不完美的。因此,广汽新能源坚持使用纯电专属平台打造纯电动车,基于第二代纯电专属平台研发的AION S就采用了将A柱迁移,C柱后移的设计,充分地将机舱最小化,座舱最大化。不仅如此,新车在座椅坐姿、驾驶视野等人机工程方面的表现也能得到良好保证。”
虽然广汽新能源这种先设计平台、后研发车型的做法不如“油改电”来得多快好省,但一旦平台研发成功,旗下车型的产品力和推出速度必定具备明显的优势,在这方面,大众汽车就是最好的例子。
古人有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古人又云:“器欲尽其用,必先得其法”。古惠南透露:“广汽新能源新工厂投产后,每年会至少推出两款新能源车型。在2019年,广汽新能源除了会将AION S推向市场,在9月份还会推出一款新车。”而《电动大咖》相信,在此时选择“厚积”的广汽新能源,也是为未来“薄发”做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