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ter is coming.
中国车市正在经历28年来首次负增长,自1990年来中国车市出现的首次大规模车辆滞销。不只是中国,全球汽车市场都不景气,企业大规模裁员,融资困难…
种种迹象表明,一场资本寒冬将席卷全球汽车业。补贴宏利净失、外部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诞生在仲夏夜之梦中的新势力,得益于封闭市场而诞生的电动车跑手,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理想,在这场寒冬里又该何去何从?
12月16日,第九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比亚迪、吉利、北汽、上汽、合众等众多车企负责人对即将到来的寒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比亚迪赵长江:突破创新 提质降本
“如何让用户开新能源汽车比开燃油车体验更好是我们的核心思考!”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如是说。
赵长江认为,“补贴”退出的时间表就摆在眼前,而面对“后补贴时代”,“阵痛”在所难免。一方面来自于上游关键材料的成本压力将继续向车企传导,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性能需求进一步提高。
“电芯成本从35%上升到50%,甚至更高,而伴随钴锂等资源的价格攀升,三元正极材料价格,3年翻了3倍。”“目前电动汽车已经追平了传统燃油车一箱油的成绩,单次充电续航600公里,但让用户全面接受电动汽车,我们还需要精进。”使用快充,30分钟充电量可以达到80%,然而同等燃油车加油井需要5分钟,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焦虑解决后,该用什么改变用户的用车习惯呢?这需要全产业链上的企业携手才能实现。
尽管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75.6%的高速同比增长,但A00级轿车占据了52%的份额。“占号+代步”还是重要购车因素,“补贴”仍是新能源市场的第一驱动力。“我们依旧处在规模化消费的前夜,市场并未达到真正良性发展的状态。”赵长江如是说。
比亚迪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冬?赵长江认为首先要降成本。比亚迪将分拆电池业务,以更大的供应规模和逐渐提高的成本进行“对冲”。
其次布局上游产业,掌握资源。平抑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对价格造成的影响。
再者是重视创新,电芯方面比亚迪积极推动电芯的“高镍化”进程,811、富锂锰基等产品都在积极推进之中,目标在2020年实现240Wh/kg的系统能量密度;电机方面,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永磁同步电机,重量下降35%,成本降低40%,功率密度提升40%;电控方面,比亚迪继续发展“e平台”技术,电驱动3合1、同时高压系统也进行3合1,降低了整车重量;而在IGBT上,比亚迪也成功研发出车规级IGBT4.0产品。2019年底,比亚迪还将推出全球首款由SiC电控的电动车,引领下一代电动车芯片变革。
吉利谢世滨:注重质量 多条路线齐头并进
“如果一个产品没有质量作为基础,我认为一切为零。为什么吉利这两年发展相对比较好?我们做的工作仅仅是把质量做好。没有质量一切为零。”在谈及未来面临的挑战时,吉利汽车研究院总院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院长谢世滨表示。
企业把好质量关后,产品还需要消费者买单,做好产品研发,提升技术。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在整车软件方面,中国有相当不错的企业走在世界的前面。但是在车规级芯片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和不足点,希望能够在未来提升技术研发能力。”
吉利制定了4条技术路线:混动、纯电、甲醇、燃料电池。“我们已经率先在国内利用甲醇进行汽车量产。我们还将在2025年量产首款的燃料电池车型。”
混动汽车安全方面,吉利研发出UDC模式。谢世滨介绍:“由于当前新能源汽车里面存在两个不同的系统,从功能安全的备份考虑某一个系统出现异常失效的时候不影响车辆的安全。吉利设计UDC可以实现燃油系统跟纯电系统之间的功能安全。如果新能源汽车突然一些故障的话,车辆还可以继续开。”
而混动的关键技术上,吉利将主要推进48V技术。“目前这个系统是性价比最高的节油方式。”谢世滨表示,“通过48V的混合系统能够加上发动机的效率提升,在2025年的时候是有可能让油耗降4升左右。”
而在纯电技术上吉利开发了第二代纯电平台。最新的纯电平台具备四驱动力台架、三合一电驱实现机械与电气线路集成,热泵空调系统,冬季可节省30%的能耗。2020年实现续航里程500Km,2025年续航里程达到600km。
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展望,谢世滨表示,首先要应该掌握核心技术,开发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另外在逐步脱离补贴之后,寻求健康的新能源消费市场的时候,规划技术路线要为未来客户市场需求做准备;第三是共享互联形成智能化的交通运输运营管理。